首页

女王sm视频免费

时间:2025-05-28 12:19:38 作者:科技艺术共谱新章 “横琴-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”启幕 浏览量:44134

 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鹿杨

  春夏之交,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,游人如织。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钟鼓楼推出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,游客在悠扬的民谣音乐、独特的非遗体验中,感受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交融。周边的鼓楼东大街等街巷胡同也成为热门打卡地,人们漫步骑行,将青砖灰瓦、树影婆娑的老城风光尽收眼底。

  “暮鼓晨钟”开启时光之旅

  假期的钟鼓楼景区热闹非凡。5月3日下午4时,伴随着“咚咚咚”的击鼓声,游客拾级而上,观看振奋人心的击鼓表演,眺望北京中轴线的壮美景色。

  “在鼓楼听一场击鼓表演,让人感受到历史带来的直接震撼。”趁着小长假,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带着一家人来北京玩,他特地将鼓楼选做必打卡景点,“没想到,不光能看、能听,还能体验,挺新奇的。”让王先生倍感惊喜的,是位于一层的“时间的故事”数字艺术展。

  步入展厅,一次“时光旅行”开启。虚拟的更鼓和永乐大钟悬在鼓楼券洞内,游客只需击打屏幕前的按钮,就能聆听鼓声,甚至化身鼓手,演绎一出击鼓报时。向券洞深处走,体验撞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,只需双手紧握钟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钟,钟声即刻响彻展厅。

  不一会儿,整个展厅暗了下来,一场沉浸式灯光秀上演,关于钟鼓楼和中轴线的传统文化元素一一投射在墙壁上。“真美!这场秀不仅让我看到了现在的鼓楼,还游览了一回历史上的鼓楼。”一位游客说。

  生活节上体验“最北京”

  钟鼓楼下,巍峨的古建成为镜头里最美的背景,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在假期精彩上演。

  白天,这里有热闹的国风文创市集,饰品、香氛、手作……各式各样的摊位让游客目不暇接。在一个挂满了漆扇的摊位前,3名游客正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漆扇的制作过程。“我想把这个漆扇带给老家的朋友,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,绝对独一无二。”游客秦女士说。

  夜晚的鼓楼,却是另一番风情。“我是连着3天来,每天都不一样,很有意思。”市民刘女士家住东城,听说假期有生活节,欣然前往。京剧与布鲁斯音乐交融、昆曲与爵士音乐结合、皮影戏与民谣联袂、复古的露天电影上映……轻柔的晚风中,人们散坐在台阶上,聆听艺术之声。

  百年前,北京鼓楼被辟为“京兆通俗教育馆”,并附设电影院。如今,当经典电影《天书奇谭》再度放映,仿佛唤醒那些沉睡的旧时光。“真的感觉回到了小时候。”刘女士感慨,“最北京”的文化体验就在钟鼓楼。

  街区漫步一景一故事

  钟鼓楼景区的热闹劲儿一直延续到周边的街区。

  沿鼓楼东大街向东行,写着“鼓楼园”三个大字的匾额高高悬挂。“自从去年重新开业,我没事就爱约着朋友来这儿望鼓楼、看夕阳。”北京姑娘胡琳说,登上观景台,红墙灰瓦的鼓楼、灰墙绿瓦的钟楼尽收眼底。

  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鼓楼园里更热闹了,老金记、德和斋、八旗烤肉、门框胡同百年卤煮等京味餐厅里座无虚席。“今年‘五一’,是我们开业以来客流量最大的假期了。”一位餐厅店员告诉记者。

  走出鼓楼园,折返向西,就行至鼓楼西大街。始建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,是京城最古老的斜街之一,经过多年整治提升后,如今的老街一步一景、一景一故事。

  在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里,假期前两日,鼓楼西剧场带来了特别的舞蹈作品《盛会》,由18位不同背景、年龄、职业的北京市民共同演绎,大胆而前卫的表演诠释着包容的力量;鼓楼西大街与旧鼓楼大街交会处,由杂院改造而成的鼓西33号院,新与旧共生共存,成为集创意咖啡、新式餐饮和文化市集于一体的创新空间。

  “万万没想到,北京钟鼓楼是这样的!”远道而来的年轻人,在这里品街韵、听故事,一砖一瓦中,藏着老北京的热烈生活图景。(北京日报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巴西南部洪灾已致85人遇难 总统卢拉寻求宣布紧急状态

近日,记者来到玉溪市通海县万合进出口有限公司,只见两辆中铁货运冷链车停靠在仓库前,工人们抓紧将西兰花、西红柿、白菜等蔬菜打包、装箱、装车。

航拍环广西竞赛线路 车手穿越喀斯特地貌风景如画

坎儿井是我国历史悠久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水利灌溉系统,在新疆吐鲁番分布最为集中。目前,吐鲁番现存坎儿井1200余条,至今仍在持续发挥效益。

地磁暴导致嗜睡?对生活有何影响?科普来了

央视网消息:今年3月以来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提升支付便利化举措。这些举措落地效果如何?外籍人员在华支付消费方便吗?我们来听听外籍人士怎么说。

【光明论坛】航天成就激励追梦人奋勇向前

平潭的风很大,但就如本届影展的美学意象“风大又怎样”,这让井迎瑞很想来看看风究竟有多大。“两岸的历史虽然曾经各自发展,但一如海葵台风一定会同时影响两岸,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回避。有差异没关系,但要开始理解,共构出一个共同的宏大史观。影像是一个很好的媒介,影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。”井迎瑞说。

一见·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,总书记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

近年来,宁化县着力做大河龙贡米规模、做优品质、做强市场、做响品牌,先后成立宁化县河龙贡米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省级专家服务基地,填补了河龙贡米高端品种空白;引领公司采取“公司+协会+科研单位+基地+农户”的新型订单种植发展模式,种植规模由原产地300亩发展到2024年全县的8万亩,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户增收2400-4000万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